“哦!”林思成顺手放在一边,“我再看一看其它的,但你别胡要!”
“放心!”老板拍着胸口,“除了这一片,剩下的一片一百,十片以上打八折!”
哈哈……你这一摊的民国货,这还不叫胡要?
林思成笑了笑,顺手拉过马札。就地一坐,他先扫了扫摊上的成器。
乍一看,白胎蓝纹,青一色。但细一瞅,色调浮艳,蓝的刺眼。纹饰呆板单调,看不出丝毫“清分水”的层次感。
再仔细看:釉面干涩,玻化度低,胎厚且重,底足糙的扎手。
大部分的青纹饰中都缀着小棕眼和凸点,像是唾了一口唾沫一样。
在陶瓷学中,这种现象叫爆釉,原因不复杂:釉料中氧化钴含量过高造成。
所以只是几眼,林思成就能断成:虽然都是青,但这些用的全是工业合成的钴料。换句话说,全是光绪后的东西。
款倒是挺旧,元、明、清三代全有,但然并卵。
大致看了几件,林思成又翻瓷片,随口问:“土沁这么重,不会是刚挖的吧?”
“嘁……”老板一脸不屑,“哪家这么豪,陪葬的全是青?”
“我没说墓,我说的是瓷厂。”
“瓷厂,啥瓷厂?”
林思成稍一顿,抬起头来:老板的眼神看似精明,瞳孔深处却藏着几丝疑惑和茫然。
不是瓷厂挖的,你哪来这么多青器?而且胎质、釉料都一模一样?
但看来,老板压根不知道?
不问了……
看他翻个不停,赵修能准备帮忙,但刚蹲下来,林思成摆了摆手:“算了,挑挑拣拣不够麻烦的:我全要了……加这两箱瓷片,加刚才那一块,五千!”
赵修能心中一震:箱子里也有?
胖老板一撇嘴:“我这至少三四百片……”
就说了半句,林思成已经站起来,又转过了身。
老板又气又笑,又拉住他:“这年轻人,怎么一点耐心都没有?”
“你就说卖不卖?”
“卖!”老板半秒都不带犹豫的,“掏钱!”
他这块瓷片摆摊上快两年了,但出价最高的也就千八百,能卖两千他就心满意足。
至于那两箱,五百块钱买了半皮卡,堆家里的至少还能装这么五六箱……
老板乐呵呵的接过钱,让旁边的同行帮他看摊,又找了个推车,帮林思成拉了出去。
到了车场,老板愣了愣:好家伙,大奔?
五千,是不是要少了?
但随即,他眼睛一亮:“老板,我家里还有好几箱,你要不要?”
咦,还有?
林思成故作迟疑:“我回去先看一看,这里面有没有有用的再说……这样,你留个号码!”
“好嘞!”
留了手机号,和赵大合力把两箱瓷片搬上车,胖老板还挥了挥手。
车都开出了车场,叶安宁才反应过来:说好的逛关帝庙呢?
从进了门到出来,也就十来分钟……
又过了十来分钟,开到了酒店,几人刚下车,刚打开后备箱,“吱”的一声,大切停到了旁边。
王齐志下了车,好不惊讶:“哪弄的?”
“关圣庙!”林思成回了一句,又从包里一摸,“老师你看?”
王齐志下意识的接到手里,然后……就没然后了。
他对瓷器再是不在行,“天顺”两个字总认得?
他的鉴赏水平再是不如林思成,至少会断年代:青发色虽一般,但已深入胎骨,壳面硬亮出油,反射光呈结晶状排列,呈现如珠光宝气般的温润感。
王齐志估计,年代少说也在三百年往上,即便没有天顺那么早,至少也在康熙及更早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