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屏幕上:故宫珍藏,《雍正肖像图》。
甚至于,比乾隆那两幅还要像。唯一的区别:画上,道装的雍正五十岁。电脑上,戴翎,执金林芝的雍正四十岁。
这个更少,不论国内国外,拢共只有十七幅。同样的,民间一幅没有。
等于,这就是雍正的第十八幅肖像图?
至于价格……压根就没有在市面上流通过,谁他妈敢估?
霎时间,郝钧嘴唇一哆嗦,刚要说什么,林思成笑了笑:“郝师兄,最后肯定会允一件给你,不过你先等我说完!”
而后,他又拿出那樽香炉:
“《清实录》载:尚(雍正)为雍亲王,广寻高士,自号“圆明居士”……《清史稿》又载:(康熙四十年)(雍正)予潜邸服饵、烧丹……”
“包括《藩邸集》(雍正皇子时期文集)、《圆明居士语录》(雍正自纂修道心得)中都有详细记载:大致从二十二三岁开始,雍正皇帝已开始修道,一直修到驾崩去世……”
“但前期因为康熙皇帝对道教不是很感冒,称其‘幻妄无实’、‘多为无衣无食游手好闲之人’,所以雍正修的很收敛。”
“之后登基,因为政务系忙,时断时停。直到雍正八年大病一场,举大内上百御医束手无策,却被李卫寻来的道士贾士芳治好后,雍正便一发不可收拾……”
“《活计档》(造办处档案)记载:自雍正八年,雍正在乾清宫、养心殿、澄瑞亭、钦安殿、雍和宫等处立斗坛(祈福、斋醮、告天),并公开谕令各省总督,‘访医术精湛、精通丹药之人进京’,之后集中安排住在后园千秋亭……”
“包括内务府采购的木炭、矿银、硫磺、黑铅等炼丹材料,都有详细记载……而炼丹的地方,则设在圆明园的廓然大公……
这里是圆明园的二十四景之一,传说建成时有双鹤栖于此,又称双鹤斋。所以凡供奉、炼丹、陈设等器,皆铭双鹤……”
林思成指了指炉腹,又把香炉翻了过来:“也是那一年,雍正改道号‘圆明居士’为‘破尘居士’,意为‘脱胎换骨’‘涅槃破尘’……”
几人愕然无言,紧紧的盯着炉腹上两只飞鹤,并炉底的底款:破尘居士。
都知道雍正崇道、炼丹,甚至于史学家对于雍正暴毙,十有八九是服丹过量导致铅汞中毒的推断,知道的也不少,包括王齐志、商妍、郝钧、赵修能。
但前后拢共不到六年,之后又被乾隆下了封口令,文献烧的烧,东西砸的砸。所以知道起因、详细经过,乃至于在哪里祈福,哪里炼丹,道士住在哪里,各处修道和陈设器具各有什么特征等等等等,能有几个?
叶安宁应该知道一些,但她跟着单望舒在故宫混了整整十年。至于林思成,迄今为止,他连紫禁城的门朝哪开都没见过。
所以,活该他捡漏……
办公室里出奇的安静,几个人盯着香炉和两幅画,心中复杂莫名。
好久,王齐志呼了一口气:“剩下的呢?”
林思成拿起那方和田玉的《清和散人》:“这就是景道长的开山祖师樊清和,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代传人。原名樊正,字正则,《兰州府志》称其:家累万金,弃而学道……且精内丹、易学、相术、医学、书画……”
“怎么到的京城不知道,何时入的宫也不知道,但想必深受雍正、乾隆宠信……看这几幅的笔力、画功,也就中上水平。最后却能带出这么多东西出来,所以我估计,樊清和医术应该很高……”
这还用得着估计?
清代宫廷画家何其多,那时的郎世宁、焦秉贞、冷枚等宗师正值盛年,哪轮的着一个道士给两位皇帝画像?
《清实录》记载的更清楚,乾隆刚即位就下了封口令,又把给雍正炼丹的那伙道士赶出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