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提个醒

单望舒惊了一下:“啊?”

王齐志所谓的洞,指的肯定是盗洞。而林思成带回来的那樽玉温明也说明,主墓室肯定已经被盗了,所以,墓顶上肯定有盗洞。

但问题是,山高林密,哪有那么好找?

“不用‘啊’!”

王齐志指了指,“他要找不到,就不会把东西带那么全?就那方漆盘,那是仿马王堆墓出土的那一件,但鲜有人知道,那玩意压根就不是什么日用品,而是汉代的‘栻盘’。”

解释起来太麻烦,你就当是汉代的罗盘。与浑仪、土圭成套:需要先定日月北斗等星位,再配合《日书》、《式法》、《神龟占》、《六甲占雨》、《博局占》等等推算墓穴位置。而这些,全是汉代与先秦时的星经与占书,你听过几本?”

单望舒愣住。

“还有!”王齐志又一指,“悬锥定墓道方向、牵星定墓室位置,烛火寻通风气流,他要不下坑,带这些东西做什么?”

单望舒嗫喏无言:既便有盗洞,既便能找到,也不知是多少年前挖的了,万一塌了怎么办?

林思成胆子也太大了,怪不得要瞒着叶安宁?

更怪不得王齐志黑了半晚上的脸:万一碰到真的盗墓贼怎么办?

用王齐志的话说:凡是盗墓的手上必然沾血,比贩毒的还凶残,出了意外怎么办?

王齐志暗暗一叹,却没吱声:他黑脸,不是因为这个。

以林思成的性格,不至于判断不出盗洞会不会塌,能不能下。

以他的头脑,不至于想不到碰到倒斗的该怎么办。所以,他带的那两个本地人,压根就不是带路的,而是为防万一,带了两个坐地虎。

王齐志之所以黑脸,是因为林思成真的会找墓。

其实林思成从杭州回来,他就怀疑过:仅仅只用了两天,盘踞杭州的盗墓贼就能跑到金华,给林思成找来几大箱的国宝,这能量得有多大,关系得有多硬?

而最后,仅仅只问林思成要了十万块钱?

如果只凭鉴术,尚不致于让这样的人物为林思成奔前忙后。所以他怀疑,林思成是不是还亮了其它的手段。

就像在岐山,他和赵老太太说的那些黑话,和赵修能比划的那些手势,以及袖里吞金的秘术。

现在好了,压根不用怀疑。

而且,何止是手段?就桌上这些,哪个不是绝活?

把全国的盗墓贼全部召到一块,给块罗盘,能看懂的有几个?

一千个里面都没一个。遑论浑仪、土圭、星图、牵星板?

把这些全扔了,就只留那方漆盘:会用这个的,放盗墓界,那得是祖师爷。

不信?

拿国家文物局,拿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过栻盘的都没几个,遑论用?

会看星,会定日,懂占经,会鉴定……借用香港电影中的一句话:这是三才及第的人才,哪个盗墓头子见了不眼红?

所谓逼上梁山,盗墓头子不会骗,他还不会学?

吴用智赚卢俊义,张顺夜闹金沙渡……

当然,哪怕没他这个老师,这样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林思成以后还想不想消停了?

单望舒又有些狐疑:“那林思成为什么不通知文物局,而是自己找?”

王齐志摇头:“在找,但找不到!”

其实早就开始找了:大概 :《阳都候印》。

阳都候为张安世之子张彭祖,因在内廷抚育汉宣帝(刘病己)长大,宣帝即位后赐其为:阳都候。

不过只传了这一代:宣帝中,张彭祖被小妾毒杀,国除。这方印面世,自然而然就代表张安世家族墓被盗。

文献中记载的很清楚:帝(汉宣帝)赐世(张安世)依陵(宣帝的杜陵)而葬,张安世家族墓就在杜陵周边。

文物部门也知道,肯定在杜邑公园方圆二三十平方公里之内。问题是,二三十平方公里真心不小。

而又是山,又是树,又是草,又是村落。再者盗墓贼盗掘后不可能不掩好洞口,以方便下次再盗。所以真心不好找,就只能一寸一寸的探。

但以现在的技术,墓室深度只要超过五米以下,仪器就成了废物。所以三年了,一点音讯都没有。

“意思是,林思成就能找到?”

“不好说!”

嘴上敷衍着,王齐志却暗暗一叹:十有八九。

汉墓选址并不复杂:上依天相,下借地势。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