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都刚楼

因为脑海中冒出的那个“项”字:明晚项元汴,字墨林。

他是明中晚时期最顶尖的鉴定家,收藏家。以及最大,最专业的古玩商和赝品制造商。

项氏之藏,半座故宫……这不是林思成说的,而是建国后的某位领导。

项氏储藏之丰,极一时之盛……这是万历说的。

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兴,尽掠项式收藏,运至京城……其中只是历代名家的书、字、画,碑帖、拓片就有四万余。

以此,才有了“天琳琅(清内务府藏书殿)”,才有了《石渠宝笈》(清宫廷著录文献)……所以领导的话一点都不夸张。

关键在于,如今在台北的那幅赵孟頫真迹就在其中。

项式鉴藏之精,仿古之肖,甲于海内……这是乾隆说的。

仿的有多像?

,专家们就开始研究,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清明上河图》、毛公鼎,以及数不清的金石印章等等,这些来自于项氏的藏品,到底是真品,还是项氏仿造。

甚至研究到至今,都还在研究。

就像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京城、台北两故宫,并浙博、上博,加起来足足有六幅。

反正都说自己是真迹,但其中五幅,都是项墨林请仇英代笔,请文徵明和董其昌仿的题跋。

他和文徵明是忘年交,两座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徵明的作品,有三分之一都盖有他的印。

董其昌与他儿子是至交,未中举前,前后在项府中住了八年,练了八年的书法,临了八年的字帖。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