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谁说不能用测辐射的方法鉴定古董?

确实不怎么测,关键是没什么用。

摇摇头,又叹口气,几位教授各司其职。

确实挺简单,闲着也是闲着,王齐志又问了问:“那樽倒流壶,是怎么骗过碳十四和热释光等测年仪器的?”

“利用原子同位素的辐射衰变特性!”

王齐志点点头:“原理我懂,我问的是文物贩子怎么瞒天过海的?”

林思成摇摇头:“我不知道!”

王齐志半信半疑:“你不知道?”

你不知道,你敢抡起凳子就砸,把两个“香港客商”打进医院?

林思成确实知道,但他不能说,因为技术过于超前,特别是热释光。

说简单一点:瓷土中的石英、长石、方解石等晶体都具有吸收土壤中放射性元素(铀、钍、钾-40)的辐射能量的特性,但温度达到 。

等于入炉烧过之后,瓷器中的所有能量归零重置,然后,矿物质晶体中又会以恒定速率吸收。时间越久,吸收的越多。

热释光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取样加热,温度控制在 ,然后检测光线强度总和,继而计算瓷器的烧制年代。

赝品是刚烧的,其中自然没有什么辐射能量,那怎么骗过仪器?

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很简单,王齐志和关兴民也知道:把具有射线功能的机器过个几十上百遍。比如机场的安检仪、医院的x光机、ct,乃至伽马仪、γ后装治疗机。

但有一个缺点:射线直接照射,会使釉层乳浊化、乃至产生褪色现像。

想像一下,在太阳底下暴晒好几年的玻璃瓶……都不用做什么检测,肉眼就能分辩出来,所以很少用。

第二种,就是倒流壶这种:加一点正处于衰变期的矿物元素,比如贫铀。加的越多,仪器计算出的年代就越久。效果明显不说,还够持久……几亿年!

但有技术门槛,而且非常高,国内懂得人不多,干的人几乎没有。

所以林思成怀疑,那樽倒流壶十有八九,是国外哪个实验室的产物。

不奇怪,这样的东西,以后只会越来越多:大概到15、 、元青整船整船的往进拉……

王齐志再没有追问,林思成有条不紊的走着过场

“清康熙仿明永乐‘胡人乐舞’马挂瓶,辐射值0.28微……”

“明周文靖《古林寒鸦图》,0.08……算了,忽略不计……”

“清咸丰春梅报雪硫璃碗,0.76微……”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