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考究党玩家,是能在断壁残垣中读出编年史的学者。
因为他深知,仅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穷尽这个世界的浩瀚。
需要这些目光如炬的同行者助力。
但这份邀请并非雇佣,而是共创。
他搭建“风物诗”的骨架脉络,考究党为它注入最真实的内容填充。
力求每一个词条都言之有物,每一段描述都经得起推敲。
这个过程,本质上是将碎片化的信息,系统性的梳理后再创造。
一个地点的故事,在图书馆里很散。
但在风物诗里可以被精心打磨后串联,编织成一条条脉络清晰,生动详实的叙事轨迹。
合作中,他也根据插件特性,对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
觉得风物诗的文字描述,必须兼具文学的美感。
要在三言两语间勾勒出场景的灵魂,又要为愿意深入探究的玩家留下通往更广阔知识天地的线索(详细链接)。
例如,当玩家来到彩雾海岸那座破败的村落,与曾被虔诚祭拜的怒遏雕像面前。
风物诗会介绍古老的守村人“苦行”,还会读到来自考究党玩家充满诗意的描述:
他将余生碾成恨,以岁月为笔,在此日夜抄录痛苦经文,直至末页挥就最后一笔:邪灵陨落,万里潮声为之一寂。
下方,附有跳转至详细考据帖的链接。
点击就能看到苦行与痛苦兄弟的故事,包括苦行生命最后时刻燃烧自我的一击,隔空斩首邪灵。
但探索者始终觉得,风物诗插件还缺少了核心一环:能直抵灵魂的音乐。
很多游戏都有音乐,许多老游戏玩家虽然会割舍游戏。
但每当听到老游戏里的音乐时,脑海中还是会自动涌现当时的回忆。
音乐可以视为文字之外的另一种语言,无需翻译便能带来共情。
例如,当玩家立于森罗林境地区。
一段空灵缥缈,夹杂着生灵絮语的旋律,便能瞬间构筑出神秘幽深的氛围。
或是烈阳下,破杀之戟地区的戈壁滩。
一段苍凉悠远,带着风沙质感的笛声,能立刻传递出辽阔与孤寂。
音乐能在文字浮现前,提前给玩家勾勒出场景脉络。
一段急促紧张的弦乐,还能在阅读战场遗址文字时,让悲壮感更具压迫力,提前为文字要描述的情感调色,将叙述变成体验的一部分。
就例如,描述苦行的故事时。
仇恨经文日夜抄写时,响起笔尖与灵魂摩擦的细微沙沙声,这是力量积蓄的过程。
当故事推进至苦行故事里的族群覆灭,仅剩下自己孤独一人时,该有如海潮般涌动的低沉轰鸣,表达孤寂与压抑的仇恨。
当玩家读到苦行“末页挥就最后一笔”时,所有背景音效骤然收束,唯有震撼人心的金石碎裂音效轰然响起,最后以悲怆旋律收尾。
他构想中的风物诗,就该是这种文字与音乐的双重叙事。
所能带来的沉浸感与心灵触动,纯文本根本无法企及。
这也是他给这款插件取名“风物诗”的由来。
在他心中,真正的“诗”。
不止于精炼文字。
它可以是《荷马史诗》里吟游诗人七弦琴的铿锵,是《诗经》中“风”拂过万千草木的簌簌声响。
诗就该是文字与韵律的结合,是看得见的意象,与听得见的节奏共同谱写的旋律。
因此,风物诗这个插件名字,从最初就寄寓了他的梦想。
除了风景画册,还可以是一部可游、可读、可听的动态史诗。
文字负责勾勒历史的骨骼肌理,音乐负责为这副骨骼注入温度、血液、心跳。
想法诞生后,他便是怀揣着打造艺术品的角度,制作的这款插件。
从最初立项,到不断填充内容,优化架构……他投入了大笔祭力。
包括给许多热心考究党玩家发“工资”,这笔钱别人可以不要,但他不能不给。
考究党玩家在论坛的服务项目,本就收费。
用热爱去捆绑风险,是他最不齿的行为。
考究党出于对背景资料的热爱,愿意将心血无偿注入风物诗,这是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