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救援

那边,张岁也抱拳对赵怀安道:

“主公,情况的確如孙都將所言,大別山五十六都实际口在六七万上下,其中成丁就占了一半,而且这些丁口都因为聚落之间爭夺山场,战斗意识非常强,我军只是稍加训练,就是江淮劲旅。”

张歹这话倒是没说错,自古江淮就有两部出精兵的地方,一个是长江以南的丹阳兵,一个就是大別山所处的庐江上甲。

而到了本朝,淮西兵雄就雄在这部分,不仅仅是这里接收了十万左右的胡人那么简单实际上,在赵怀安的衙外八都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大別山吸纳丁口,只以大別山五十六都作为根基,赵怀安就能雄踞淮西,虎视江淮。

如张列这些一线军將正是了解这个实力的增长,所以这才希望更加激进大胆一点,他们也希望主公能考虑到这个变化,不要因此而错过机会。

而赵怀安听了这话后,道也是直接,直接了当对眾文武说道:

“救,肯定是要救。救的好处极大,不救的坏处更大。”

“这是政治仗!后面老高很快就要到淮南就藩,到时候以淮南之强,再加上老高的名头,这东南一片都要听他的。”

“而实际上,我已经得了消息,朝廷已经设置了东面诸道行营,而行营都统就是老高“这样下去,这以后江淮乃至东南一片都得听老高的!到时候,咱赵大还得去做老高的兵!我甘心,你们甘心吗?”

“所以,就要利用老高未就藩的空窗,我们要先立威名。而威名如何来?就是驱草军,救邻藩。”

那边张龟年也跟著补充,说道:

“主公所言极是。”

“如今形势好有一比,就是昔日春秋之时,当年齐桓公如何称霸?除官盐铁,修甲兵,最重要的功绩就是救燕伐山戎,存邢救卫保社稷,以及盟八国阻楚北上。”

“而我军要想霸江淮,睞东南,就需要有这样个名声和功绩。”

“如今岳鄂有难,我军不动如山,东南诸道如何看我保义军?天下如何看我保义军?

朝廷如何看我保义军?我保义军诸吏士又如何看我保义军?”

“我保义军还是那个奉公保义的忠义之师?主公还是那急公好义的“呼保义”?”

“而这些,诸位不可不察。”

那边袁袭听了这话,连忙解释:

“我也同意救援,只是在如何救上,咱们需要好生考量。不过既然张、孙两位都將已经很確定我军在大別山的优势地位,那我没有什么话可说的。”

说完袁袭深深一拜,然后退下了。

而所有人的目光也都匯聚在赵怀安的身上,这具体该如何打,此时还是得交给主公来做决策。

此时赵怀安没有立刻说话,他负手而立,站在那副巨大的舆图前,久久地凝视著。

他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

刚刚袁袭的分析是对的,不是大別山稳固不稳固的问题,也不是大別山能不能阻挡住草军的问题。

赵怀安最担心的还是寿、庐二州,这两个地方都是新併入保义军藩镇的,其中庐州还好些,毕竟衙署的上层已经被他梳理好了,也能基本的维持保义军在庐州的治理。

可寿州却不同,虽然这地方是赵大的家乡,但他以前只是一个无资背景,在地方上没有威望,所以此时的寿州依旧还是一种非常比较独立的状態。

当然,寿州此时顏章是被自己收拾过,他又有五百赤心都的寿州牙兵作为抓手,所以一般情况下,寿州是没问题的。

可怕就怕在意外情况,此外,庐州的情况也很大,那就是地方上强人太多,三山、三河他明日就可收拾,可庐州西边的巢湖呢?这里面可是水寇多如牛毛。

这些人一旦和草军呼应,那庐州就危险了。

所以按照孙传威他们的想法,直接去救援鄂州是不行的。

主力在外,尤其还是异乡作战,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而一旦主力被牵制在外,寿、

庐二州就非常不稳。

他不可能为了个名声,就把自己老本丟了,那是为了面子折光里子,到时候不仅名声得不到,东面诸道的那些人谁不把他赵大当笑话?

想到这里,赵怀安的目光落在了鄂州的下游,也就是那片长江与大別山余脉夹峙而成的狭长通道上。

那就是舒州!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