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蹉跎
当赵怀安他们再次返回长安的时候,发现长安多了很多人,整个城市的氛围也开始日渐紧张。
等赵怀安他们返回在禁苑的营地后,从张龟年那边晓得了这五六日的变故。
那就是从关东传来了草军最新的战报,再一次惨败。
草军竟然一反之前遇大城即走的习惯,忽然转道攻打汝州,並一战而克州邑。
这下子东都大震,士民家逃出城,而且全部都向西面的长安涌入。
不怪这些人反应过激,因为汝州地处东都东南,自古就是洛阳周边的畿辅屏障。
其地位於嵩山南麓、汝河上游,北距洛阳只不过二百四十里。
东都洛阳周边群山环绕,有嵩山、邯山、山等大山脉,其中山脉之间的山豁口都建立关防,
其中在洛阳东南,就是嵩山和伏牛山的相互交界。
而汝州就处在嵩山和伏牛山的山豁口,是少数可以直接进入洛阳的天然通道,所以自古在这个通道上都有一关,即伊闕关。
所以现在汝州也是被划归在东畿之內,由东都防御使统一调度防御,形成一体。
汝州这个地方多山,其境內的箕山、嵩山余脉与汝河本身就具备易守难攻的优势,本来东都留守军利用山地关隘构筑防线,再与北面的伊闕、部山防线形成呼应,草军就算攻打也没那么容易的。
可汝州最后却连三日都没有顶住,就被草军攻克。
汝州刺史王被俘。
而当这条消息传到东都后,东畿內居住、养老的世家公卿们再不信任东都留守军,开始入关避难。
当时已经带著五千昭义兵抵达东都的曹翔,还有已经升任为招討副使的曾元裕,都试图稳定土心,可和那些朝廷元老相比,他们什么也不是。
所以,曾元裕除了让昭义节度使曹翔带兵火速开往南面的伊闕关防守,其余再做不了什么。
而和这些东畿元老士族们一起进入长安的,还有一封忠武军节度使崔安潜的军报,也正是这份军报点燃了朝廷诸公的恐慌。
此前,崔安潜奉命带著八千忠武军从后方追击草军,本来他是要匯合宣武、义成、山南东道兵马一起追击围堵的。
可他到了大营后,却发现情况压根和他想的不一样。
那就是各自犹疑,各怀鬼胎的诸藩军根本就追不上草军的行军速度。
其中,他在军报中专门弹劾了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当草军攻克襄城、郟城时,李福驻兵在鲁阳关不动,当草军围攻汝州的时候,他还呆在鲁阳关不动。
记住我们
到处延挨,巡不进,全不记及兵贵神速之义,也无忠君报国之心。
而最后,只有崔安潜带著忠武军追进囊城,可再往前一步,忠武军上下全部反对,只因为,此时在汝州的只有他们一支藩军,一旦草军回头一击,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崔安潜连行军法,命令忠武军出击,最后除了损兵折將,毫无所获,看到军心怨,崔安潜也不敢再逼迫,只能停留在裹城。
为此,他在奏疏中大为愤怒,不仅是山南东道兵巡不前,连义成、宣武军也是这样,连日追剿,诸营吏士只敢在后面追,从来没有一个想著直接绕道堵在草军前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