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天命

“嗯,你要回乡的事我准了,记得在入城前回来。毕竟咱也是这样,富贵不还乡,那还努力个什么劲呢。”

旁边的杨復光也笑吟吟的,听到这话后,也点头对赵六笑道:

“大郎说得在理,咱们活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求的就是人前显贵。我听赵大说你是岐山人,那这样,我让一队神策军带你们回去,那样更妥帖些。”

赵六愣了一下,下意识要拒绝,可那边赵怀安听了哈哈大笑,对他道:

“赵六,还愣著干啥,还不赶紧谢过我大兄?有一队神策军扈从你回去,比什么都好使!將你家里人都接过来享福吧。”

那一句“享福”让赵六百感千回,他看著赵大,用力点了点头。

看赵六那样,赵怀安笑骂了一句“没出息”,就让他和豆胖子还有牛礼、陶雅几个人一併跟著,又派了二十骑背鬼护送,然后和杨復光那边派出的二十名神策军一道,先行直奔岐山。

望著赵六他们纵马离去,赵怀安对旁边的杨復光道:

“大兄,咱们关中一直是这么湿润的吗?”

杨復光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自我朝定都长安以来,的確都是这般湿润,就你所见的这些翠竹、水道、乃至江南常见的菱芡、燕米等水生生物,也就是本朝才出现在关中。”

“再往前,据说关中也还是蛮冷的。这在一些宫中记载的档案中都能看到。而我朝,关中冬日不见雪都可以十几年不见。所以,这也是我唐自有天命在的见证。”

“这天不冷啊,这庄稼就好种些,老百姓也能好受点。不像河朔,多少人都熬不过寒冬。”

赵怀安点了点头,他前世来的时候,据说也是进入了一个暖期,不仅气候温润,降水线北移甚至沙漠地区都开始发水了。

那时候他就听人说过,说大唐的情况就和现在一样,也是进入了歷史上温暖湿润时期,而且是难得的整个王朝周期都处在这个阶段。

而且就像杨復光说的,这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有著最直接的影响。

水热条件好,不仅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增长、熟制增加,复种次数和单位亩產量都会增高。

而古代嘛,最大的就是吃饭问题,只要有饭吃,再大的事也闹不起来。

不过,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这大唐的天命也要结束了,从高原那边情况来看,天下又要进入一个寒冷期。

那吐蕃的情况也算是比较典型的了,和大唐一样,处在了难得的气候湿润期,高原上的產粮都在提高,所以才支撑起吐蕃这样的王朝。

不过隨著气候变寒,粮食减產,外部战爭不断消耗,现在的吐蕃也碎了。

某种程度来说,吐蕃也算是走在大唐的版本前了。

现在的大唐还能靠著歷史惯性走,和庞大的体量支撑,但隨著这场草军的內乱,元气大伤的大唐,最后也得走吐蕃那条路。

天气变冷这个趋势是谁都改变不了的,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天命。

所以赵怀安晓得,向北发展是没有前途的。因为每当天寒的时候,草原上就会出现巨型政权,

因为天气对这些牧民的影响比中原的农民还要严重。

只有靠在一起,形成联盟,然后向更温暖的中原地区进发,才能在后面寒冷时期种求得一线生机。

这就是歷史上契丹能崛起的契机。

而只要这个趋势不变,赵怀安以后就算扫灭了契丹这些草原政权,也还会有其他草原势力崛起。

不进入马克沁时代,草原就扫不平的,所以不管往里面投入多少资源,最后还是一场空,甚至还会把中原王朝拉入深渊,就和歷史上的大汉一样。

而赵怀安有这样的歷史自觉,更晓得此时的海洋正是方兴未艾的空白期,无穷的財富都在其间拥抱海洋,不仅可以从海外汲取物资,填补大陆北方的战爭消耗,还能提前將汉人的势力扩张到海外险要地区,布局天下。

到那个时候,汉人的命运將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也许这就是破除治乱循环的突围之法这些念头都只是在赵怀安的脑海里转著,他看到杨復光望了过来,笑了笑,说道:

“大兄说的是,我巨唐自有天命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