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四天起,刘小楼在骆师爷的陪同和引路下,上了凤山,利用七天时间观摩山势走向、风云变化、水雾聚散、树木生发,记录下来的笔记大约三千余字。大多数时候,都是他指着某处作出说明,骆师爷在他身边奋笔疾书。
“记,北峰下左三十丈断崖,有松七株,乃远志之向,风云际会之所。”
“是断崖远志风云相交”
“记,主峰东南石山,酉时轻震,此相殊异,可见落石,疑似地龙之穴”
“是,酉时?”
“就是现在,你没察觉到?你回头去问问,恐怕你家庄主是能感知到的。”
“啊,惭愧,明白了。”
“记,侧脊由西北观之,为耳齿之像,由西南观之,被衾散发,此妙道通神之相。”
“背什么?”
“以衾为被,长发垂散于床榻。”
“哎?刘阵师此语当真传神,果然如此,啊呀,我在凤林庄作了十五年师爷,这凤山也登了不下百次,从没注意过这些,哈哈”
“记,山泉下注,沿壁之行,乃有翅不飞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