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咱亲手点燃了葬送儿子们的导火索?

第 咱亲手点燃了葬送儿子们的导火索?! 【求月票】

东宫,吕氏寝殿。

夜已深,烛台上的火焰却跳动得异常不安。

吕氏端坐在梳妆台前,铜镜中映出的那张脸,依旧保持着往日的温婉端庄,但若细看,便能发现那眼底深处竭力压抑的一丝惊悸与冰冷。

殿内侍奉的宫女太监,已全部换上了陌生而沉默的面孔。

她经营多年、如同臂指的心腹,在这几个月里,或被调离,或因一些微不足道的‘过错’被逐出宫,甚至有两个贴身的老嬷嬷,前日还好好儿的,昨日便‘突然急病’暴毙了。

清洗。

毫不掩饰的、来自华盖殿那位至尊的清洗。

每一道投向她的目光,都带着审视。

每一次殿外的脚步声,都让她心头一紧。

她感觉自己像一只被无形蛛网层层缠住的飞蛾,稍有异动,便会被潜伏在暗处的蜘蛛瞬间吞噬。

【他果然开始查了……查雄英之死,查到了洪武十五年巡游……】

吕氏的手指无意识地捻着一支金簪,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她强迫自己冷静,大脑在极致的恐惧中飞速运转。

朱标当年突然提出巡游,其实与她有关。

那日,太子因《空印案》与皇上激烈争执后,心情郁结,回到东宫仍是怒意难平。

她温言劝慰,亲手奉上安神茶,状似无意地提了一句:“殿下心中郁结,留在宫中难免触景生情,不若奏请父皇,出去走走?江南风光正好,也好散散心,避开这朝堂纷扰。”

她说得合情合理,完全是一副为夫君考量的贤惠模样。

朱标当时正在气头上,又素知她体贴,便采纳了。

甚至后来决定带上朱雄英,她也未曾阻拦,反而表现出对嫡长孙的关切,叮嘱随行宫人务必仔细照料。

而她之所以没去,是因为月事疼痛难忍。

这个虽然私秘,但只要查宫人记录和太医诊断记录,都可以查出来。

一切都天衣无缝。

她算准了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算准了太子需要宣泄的出口,也算准了……大案后,宫外远比宫内更‘安全’。

可是,她千算万算,没算到十几年后,会横空杀出一个张飙!

更没算到,那个看似粗豪的洪武皇帝,疑心病会重到如此地步,竟能从陈年旧事中,嗅到那一丝几乎不存在的气息!

【难道是那封《治安疏》……张飙那疯子提及我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时候张飙还没入仕……】

【但皇上怀疑我了……他一定怀疑我了!】

这个认知让吕氏如坠冰窖。

以皇上‘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性子,一旦抓住丝毫把柄,自己和允炆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不能慌!绝对不能慌!

吕氏深吸一口气,对着镜中的自己,缓缓勾起一个无懈可击的、带着几分哀愁和逆来顺受的弧度。

她知道,此刻无数双眼睛正透过门窗的缝隙,观察着她的一举一动。

她放下金簪,拿起梳子,一下一下,极其缓慢而稳定地梳理着长发,仿佛外界的一切风雨都与她无关。

她甚至轻声哼起了一首江南小调,曲调婉转,带着淡淡的忧伤,恰如一个思念亡夫、又担忧儿子前途的未亡人。

但她的内心,却是一片冰封的战场。

【他在查随行人员,查东宫记档……那些明面上的东西,早已清理干净,他查不到什么。】

【唯一可能出纰漏的,是那些我无法直接接触、也无法完全控制的暗线……还有,当年经手那件事的……‘那个人’。】

‘那个人’,是她埋得最深的秘密,也是她最大的隐患。

若非万不得已,她是绝不愿联系,更不愿其暴露。

但如今,皇上显然已经起了疑心,并且动作如此迅疾猛烈……

【必须让他闭嘴!或者……让他永远消失!】

这个念头如同毒蛇,在她心中嘶鸣。

但旋即,更大的恐惧攫住了她。

皇上既然已经开始秘密调查,又岂会不防着她杀人灭口?

此刻任何异常的举动,都可能成为指向她的铁证!

她梳理头发的手,几不可察地停顿了一瞬。

【不行……现在绝不能动。一动,就是自寻死路。】

她将翻腾的杀意强行压回心底最深处。

现在比的就是耐心,比的就是谁更能沉得住气。

她放下梳子,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眼神空洞,仿佛在追忆与太子朱标的往昔岁月,眼角甚至适时地滑落一滴清泪。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