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南第二天接到的是一个现代剧,这是个好消息,意味着他不需要穿其他的衣服。他今天演替身穿的衣服是新的,毕竟他代表的是主角,算是运气比较好了。普通的群众演员,甚至不确定上一个人有没有脚气。
但是第二天的日程比第一天还要紧凑,凌晨4点就要赶往现场,星光完全隐没。李悠南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车子前往拍摄地。
今天谢林倒是不必这么早起床,他昨天晚上一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回去,如果连续熬夜,身体根本吃不消,所以这会儿大概刚刚才睡着。
依旧和昨天一样,李悠南随时拿着手机记录自己的生活。今天他特意带上了相机,因为今天演的角色并不限制这个,就演一个游客走来走去,身上带一部相机非常合理。
此时天还很黑。
在横店这一隅角落的天地里,几盏巨大的照明灯悬挂半空,光柱强硬地穿透了薄薄夜雾,将一块人工搭建的街道场景映照得如同虚幻的白昼——白得发青,白得刺眼。
灯下,人影在强光里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疲惫。
李悠南站在这里,目光望向某个剧组,应该是通宵赶戏,场景边缘,一个临时支起的棚子。
成堆的盒饭纸箱堆迭如山,油渍早已无声地浸透了纸盒,散发着一股隔夜饭菜独有的、混合着油腻与微酸的沉闷气味。
几个穿着灰扑扑衣服的群演歪在角落的塑料凳上打盹,其中一个头发白的老群演,脑袋一点一点,如小鸡啄米,仿佛下一秒就要坠入沉梦,可肩上那件洗得褪色的民国长衫又顽固地将他牵扯在角色与疲惫的现实之间。
李悠南突然想到了谢林,脑子里冒出一个复杂的念头,很多年以后,谢林不会就变成了他吧?
他拿出手机,将那个老群演此刻的形象定格下来。他打开了相机的预览界面,任谁看到这幅画面都会有一些动容。
第二天的生活正式开始了,比第一天漫长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