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居庸关血战,应对与奇袭!(求月票

他们身上所背着的担子其实也不算小。

若非是顾瑾的话,此时宋军的军心绝对会乱。

因为他们的伤亡确实太大了!

而且成果极低!

但对于顾瑾,将士们肯却有着十足的信任,只不过这种凝重却仍是难以散去。

“王应琛,确是一代俊杰。”顾瑾端坐帅位,目光扫过帐中诸将,“他心思缜密,长于政务,更懂得笼络人心、提振士气。若在太平盛世,必是治世能臣。”

“然,兵者,诡道也。”就在将士们表情愈发难看的瞬间,他的话锋确实突然一转,“他将用兵视作庙堂博弈,过于依赖算计与人心揣度,却失了战场上最关键的那股势。”

“他的自信,源于对自身谋算的笃定,这本是长处。”

“可放在战场上,这份自信,反倒成了他最致命的盲点。”

顾瑾神色不变,一边说着,一边起身走向那张巨大的堪舆图,手指稳稳地点在古北口的位置。

“王应琛如今认定我军必会死磕居庸关,不破此关绝不另寻他路。”

“而这,正是我军的机会!”

“此人确实极擅攻心,在朝中对我多有防备。”

“这些时日,我军斥候所联络的朝中人手,相继被他清除,但他却忽略了我顾氏另一项看家本领——”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也是立刻便明白了顾瑾的想法。

——奇袭!

这是自顾氏起势至今,便一直流传下来的战术。

包括顾瑾,同样深谙此道。

在未曾出巨鹿之前,他便亲自操刀过数次的奇袭。

但众将士的脸上却并未露出想象之中的喜悦之色,反倒是有些凝重。

没办法,当前宋军的处境确实不算好。

居庸关宛若天险,挡在面前,根本突破不过去,且再加上这段时间的猛攻已经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若是在这种时候行奇袭之策,但凡失败,此战恐怕都要大败而归了。

此举是不是有些冒险了?

整个帐内一时间无人开口。

将士们面面相觑,空气中弥漫着疑虑与沉重的气息。

最终还是上将军曹彬忍不住抱拳道:“太傅,古北口虽不如居庸关险峻,然亦是燕山要隘,辽军岂会毫无防备?”

“我军连日猛攻居庸,伤亡不小,将士疲敝。”

“此时若分兵远袭古北口,万一万一被辽军察觉,以逸待劳,恐.恐有全军覆没之危啊!”

此言道出了帐中大多数将领的心声。

并非是他们怕死。

奇袭这种战术,其实自古至今能用之人都是很少数。

因为这种战术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顾瑾目光扫过众人,将他们的担忧尽收眼底,却并未动怒,只是淡淡说道:“诸位将军的顾虑,我岂会不知?”

“但正因我军在居庸关下血流成河,付出惨重代价,王应琛才会越发确信,我军已无他路可走,只能在此与他决一死战!”

他语气渐重,眼神陡然锐利。

众将至此,也终于明白了顾瑾的全盘谋划——连日的强攻既是实攻,也是布局。

若能破关,自有后招;若不能,则另有奇兵。

望着顾瑾坚定的神色,众人再度沉默,神情复杂。

就在这时,一旁始终都未曾开口的赵光义却是在此时率先表态:“太傅,本王愿随太傅同行!”

宗室在此刻的作用凸显无疑。

诸将虽心有顾虑,或忧战后问责,或惧一败涂地,却无一真是畏战之人。

都是沙场滚出来的汉子,谁又真会怕死?

如今见太傅与晋王皆决心已定,众人神色也随之坚毅起来。

别忘了,能与顾氏子弟并肩行奇袭之策,本就是许多武将毕生所愿!

顷刻间,帐内响起一片铿锵之声:

“末将愿随太傅出击!”.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的感谢,接下来宋卷的内容就会变化越来越大了,同样也有着基于原本历史的因素,包括番外鱼也已经写出来了,这次多了不少的正面反应,求兄弟们支持!)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