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重现顾氏荣光,大变迁!(求月票)

这与战事的消息截然不同。

民以食为天,百姓以农耕为本。

纵使是九州的商业再怎么发展,但农为本的理念却始终都未曾有过改变。

这玉米的产量,包括其作物的种种作用。

都值得任何地方的百姓们关注!

整个顾氏的声望在短时间之内快速恢复到了巅峰,甚至都有了昔年两汉时期最为鼎盛时期的那种感觉。

这并非是从战场上、从庙堂上获得的声望。

而是最原始的声望。

那就是天下百姓们的支持!

纵使顾瑾还没有将这些东西彻底推广开来,但这种气氛便已经开始在整个天下快速的蔓延了起来。

不仅仅是宋境之内。

还包括了辽国、以及各地的分裂势力!

纵使是他们其中有不少人想去干涉,也根本无法阻挡这个浪潮。

一时之间,天下沸腾。

包括洛水之地的祭祀在这种情况之下,都开始更加频繁了起来。

各地之人,几乎全部都将目光放在了顾瑾身上。

想要知道他到底打算如何做。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各地试验田的消息也终是传了过来。

正如顾瑾预料。

各地之间的产量有着不小的差异。

优质田的亩产量普遍都在五石上下,而偏差一些的土地,自是越来越少。

但这也丝毫都不影响这种浪潮。

反倒是完全相反。

当这个消息传开之时,这股由玉米所带来的浪潮更是愈发疯狂!

最少,都是翻倍的产量。

这个数字其实便已经值得无数的百姓为其疯狂了!

各地消息不断传来,都是大臣们上疏请顾瑾快速推广此作物。

但就在这热烈的气氛之下。

顾瑾确实冷静了下来。

他确实是要推广此物,但是不可能一次性将这个作物完全的铺开。

且不说粮种够不够。

其中的关键便是,但凡若是全面铺开,只要这玉米当真出现了任何问题,所产生的影响都是难以想象的。

大宋的粮食问题本就是一个难题。

事关一国,顾瑾不可能去这样做。

他只能根据各地的地势,来一点点的去推广玉米,直至完全铺开。

但这注定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顾瑾不可能一时间便做出决定。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看着各地百姓对顾氏家族的推崇,感受到天下人的瞩目,内心也不禁再次泛起波澜。

大变迁,真的要来了。

这一点,毋庸置疑。

无论是生产力的飞跃,还是海洋探索风气的兴起——当九州之人开始踏足这些领域,并愿意为之付出巨大代价时,时代的转向就已注定。

当然,顾易也清楚,这一切仍然需要时间逐步推进、慢慢改变。

但即便如此,也已然足够了。

别忘了,顾氏可始终都走在最前!

——————

“统元四年,瑾弟砌自海外归,献金谷新种,状若玉粒,号曰“玉米”。

时人相传顾氏得海外神物,皆翘首以待。

五年春,瑾乃于各地诸路择良田试种,天下瞩目。

初时苗发颇壮,及至仲夏,茎叶生长反较黍麦为缓,朝野渐生轻慢,或讥其“虚得神物之名”,或讽“顾氏奇技终难成实”。

及秋收,帝携百官往观。

田中所植株高逾人,棒实垂垂,色若鎏金。

农者掰取盈筐,过秤核计凡三次。

司农卿颤声奏曰:“亩产逾五石三斗!”时九州禾粟亩产不过一石有余,众皆骇然。

耆老望阙拜泣,呼为“太傅神禾”。

帝执瑾手叹曰:“此非天赐祥瑞耶?”

瑾遂命炊饼分飨百姓,其味虽粗粝,然万民争食,谓可活人无数。”

——《宋史,顾瑾列传》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