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传承与凝一,出师表(求月票)

“它越烧越旺,传给了我祖父,传给了我父!”

“如今,这熊熊之火,这未竟之遗志,传到了我顾睿手中!”

他环视众人,眼神灼灼,“如今,我大宋外有新军锐不可当,甲坚刃利。”

“府库之积,可支十年征战;”

“民心士气,皆渴望再建不世之功。”

“此正是上承列祖列宗之遗志,下应亿兆黎民之渴望,顺天应人,完成这最后一步之时!”

“岂能因畏难而逡巡不前?岂能因惧险而辜负先人,止步于这虚假的安稳?”

“至于诸公所忧……”顾睿语气稍顿,目光变得锐利而深沉,“睿自是明白,但若事事踌躇不前,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敌人自己变弱身上。”

“这,天下又当如何?”

一番言语,如黄钟大吕,重重敲在每个人的心头。

其实顾睿如今与朝中的这些个老臣,就是大宋当前最为真实的情况。

老臣的稳妥.与新秀的野心。

这其中每个人的身后都占了太多太多的人。

这也是顾睿如今要这样做的原因。

他必须要统合所有的力量,让所有人齐心协力去做这件事。

整个阁内愈发的寂静。

一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之中皆是露出了挣扎之色。

其实对于统一天下这件事。

他们又岂能不想呢?

只是这多年以来的习惯,以及那渐渐衰败的身体,让他们有些不敢迈出这一步了。

哪怕如今顾睿已经说了这么多。

他们同样也是如此。

当然,他们也会做出最为合适的选择。

“禀太傅,老臣年迈,近日以来身体更是愈发不堪,老臣早已决定明日便会上奏陛下,祈骸骨。”

富弼率先打破了寂静,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他仍是走不出这一步。

然而,他亦明确表示,不会阻拦顾睿前行之路。

这其中,自然存着几分私心。于富弼这般年岁与地位而言,无论是开创不世之功,还是招致倾覆之祸,于他个人青史之上的评价,已然无甚增减。

他的功业早已足够在史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刻的缄默与不阻,既是审时度势,亦是对自身政治羽翼的一种保全。

在场皆是久历宦海之人,闻弦歌而知雅意,立时便明了了富弼的考量。

随着他的话声落下,相继又是有着几个老臣接连开口,决议骸骨。

而其他人,也是并没有再继续反对下去。

余下众人见此情形,心知大势已定,纵有万般思虑,亦不再多言。

夜色渐深,众臣相继默然离去。

书阁内重归寂静,唯余烛火哔剥。

顾睿独自立于那幅巨大的《四海总图》之前,凝视着图上勾勒的万里山河,眼神锐利而复杂。

如今的他其实已经十分懂顾峻当年的心境了。。

这迈向天下一统的最后一步,看似近在咫尺,其重却犹若千钧。

若非如此艰难,顾氏又何至于接连两代人于此踌躇徘徊,终其一生,也只能将无尽的志向,寄托于对这方寸舆图的凝望之中?

但,他不同。

心念至此,顾睿眼中最后一丝犹疑尽去,取而代之的是破釜沉舟的决绝。

他转身,重新坐于书案之前,就着跳跃的烛光,铺开宣纸,提笔蘸墨,那笔尖悬停片刻,随即沉稳落下,一行力透纸背的字迹跃然纸上。

“太祖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先祖文正受命危难,匡扶社稷,然天下三分之局未改,幽云虽复,而朔漠河西犹在化外,此诚世代之遗恨,陛下与臣等当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之所由也。”

“今我大宋内政修明,府库充盈,甲兵坚利,士气昂扬,此实祖宗积德累仁,天赐陛下以混一之机也!”

“.”

“故臣斗胆,请效先祖之余烈,奖率三军,北越阴山,以犁辽庭,西出萧关,以定河陇。”

“庶几竭驽钝之力,攘除奸凶,克成统一大业,使四海混一,华夏重光。此顾氏所以报太祖知遇,全家族夙愿,毕其功于此役也!”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最后一笔落下,墨迹在烛光下泛着深沉的光泽,顾睿缓缓搁笔,目光如炬地审视着面前的奏疏,随即在末尾郑重地写下三个苍劲大字——

出师表!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鱼万分感谢。)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