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颅骨快速模拟了能耗与持续作战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若采用更高等级的护盾,动力甲的持续作战能力将大幅缩水。
「妥协是必要的。」陈瑜最终确认,「这套系统无需抵挡等离子炮直击,只要能有效偏转小口径实弹和炮弹破片,为驾驶员在冲锋路上多提供几秒钟的生存时间,这笔重量和体积的投入就是值得的。
正是因为它,我们这位『小伙子』的身高才达到了四米。」
整个设计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需要不断在理想性能与现实约束之间做出选择。
维生系统、通讯阵列、战场态势感知套件,以及一个至关重要的全域环境适应系统被高效地整合进框架之内。
陈瑜深知,帝国疆域横跨百万世界,从毒性弥漫的死亡星球、熔岩横流的火山世界,到近乎绝对零度的冰封废土,乃至重力异常或大气成分诡异的领域,这套系统必须为凡人士兵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可靠庇护所。
每一个集成决策,都伴随着对极端可靠性、前线可维护性与大规模列装成本的反复考量。
「老伙计,我们不能只考虑常规战场。」陈瑜调出了一系列极端行星的环境参数,对伺服颅骨阐述着他的设计逻辑。「我们的动力甲需要应对的是整个银河的恶意——腐蚀性大气、灵能尘埃、亚空间低语造成的现实扭曲……甚至更糟。」
伺服颅骨投射出几种主要威胁的模拟数据,并标记出对应所需的防护技术与能量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