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辉煌的远征年代,这支舰队尚未获得「帝国海军」的正式称谓,直到基里曼推行军政改革后,凡人士兵组成的太空舰队才被统一纳入帝国海军的编制体系。
由于大叛乱的突然爆发,这艘战舰的建造工程在百余年前被迫中止。
如今展现在眼前的仅完成了主体龙骨的铺设和约百分之四十的主要结构组装。
舰体表面仍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区域尚未安装装甲板,暴露出内部错综复杂的管线网络、未完成的结构框架和等待安装的系统模块。
几个关键的武器平台基座空空如也,引擎接口处悬挂着未连接的能源导管。
若要按照原设计完成建造,需要投入相当于重建半个次级锻造厂的庞大资源,这正是一直以来工程停滞的主要原因。
然而对陈瑜而言,这种「未完成」的状态反而提供了难得的改造便利。
这艘船最初的设计定位是凡人操作的探索舰,与机械神甫专用的铸造舰存在根本差异。
他计划对其进行全面重构。
首要的改造是加装完整的铸造模块,即舰载小型煅炉系统。
这套标准配置使得铸造舰能够自主生产从单兵武器到大型机械在内的各类装备,基本满足帝国工业体系下的常规生产需求。
武器系统也将全面升级。
相比帝国海军相对保守的武装配置,机械教的战舰通常配备更强大的武器系统。
以新星炮为例,这种在帝国海军中属于稀有装备的重型武器,在机械教舰队中只能算是标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