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些外围模块被移除,机仆的轮廓已显空荡。
拆解随之进入核心阶段。
陈瑜的触手打开了机仆胸腹部的主结构舱室,露出了内部经过彻底改造的布局。原本用于容纳其自身处理单元和动力源的空间,已被一个更大、更复杂的装置完全占据。
这便是此次传送的核心货物——小型等离子反应堆。
外壳由某种能耐受极端高温的暗色合金铸造,表面密布着高效的冷却管路与能量导出口。
即便处于静默待机状态,也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其内部所蕴含的、令人心悸的能量潜力。
获得它,意味着陈瑜能为工坊内所有高能耗设备,包括维度传送仪本身建立一个独立且强大的供能核心,并为未来可能的大规模项目奠定动力基础。
最后,陈瑜从反应堆旁边一个相对独立的槽位中,取出了机仆自身原本的动力源——一块标准规格的核融合电池。
它的输出功率虽远不及等离子反应堆,但技术成熟度极高,运行稳定可靠,作为关键的备用能源或为次级设备独立供电非常合适。
陈瑜的触手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和精度,将等离子反应堆和核融合电池从机仆体内分离出来,连接到临时准备的能量缓冲和检测单元上,确认它们在穿越维度的狂暴旅程中依旧保持完好且功能正常。
随着核心物资被取出,原本臃肿的机仆躯壳瞬间变得空荡,只剩下一个被掏空大半的金属框架、基础的运动机构和一个因为功能被替代而显得多余的处理核心。
它静静地立在原地,仿佛被抽走了灵魂,只剩下一个空洞的躯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