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送货的机仆(十四更)

「核心能量场稳定性维持在百分之七十三阈值。局部空间曲率波动超出基准模型百分之十五,处于预案B预测范围。」伺服颅骨用单调的电子音汇报实时数据。

这些波动并未引起陈瑜的意外,它们完全落在他预先推演的多种情景模型之内。

他的逻辑核心正以高负载运行,但这并非应对突发状况,而是为了执行一项需要极致精度的微调任务。

他根据实时反馈,以毫秒级的速度微调能量输出的频率和相位,如同经验丰富的操作员,在已知的湍流中持续调整控制参数,以对抗并利用空间结构本身固有的、已被部分探知的规律性「排异」效应。

整个过程,更像是在与一组已知而强大的物理法则进行一场预设步骤的高强度交互。

「执行最终阶段指令。」

他的合成音依旧平稳。指令发出后,一组经过特殊加密的坐标和身份验证信号,与一股经过精密调制、高度凝聚的能量脉冲,被同步且精准地注入传送仪的核心。

刹那间,工坊中央的亮度急剧增强,达到肉眼难以直视的程度。

一道边缘闪烁着复杂几何光纹、形态在不断自我调整中趋于稳定的幽蓝色裂隙,在强大能量场的支撑下逐渐显现。

它并非粗暴撕裂的缺口,而更像是在现实构造中被临时「编织」出的异常区域,其内部光影流动,映射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维度特性与能量路径。

裂隙的尺寸在初始阶段存在预期的波动,这是能量与空间达成新平衡前的正常瞬态过程,但很快就在陈瑜的持续调控下,收敛并稳定在一个足以容纳成年人类通过的、边界清晰的椭圆形态。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