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地图上的路线在陈瑜的视觉界面中清晰可见,每一个转折点、每一个潜在危险区都被细致标注。
他迈出工坊,暗红色的长袍在干燥的热风中拂动,精密机械足在沙地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很快就被永不停息的风沙抹平。
七公里的路程对于陈瑜的机械足而言并不算远,但松软的沙地地形大大增加了行进阻力。
他周期性地调整步伐频率和传感器灵敏度,在警戒度和能耗之间寻找最佳平衡。
沿途的景色单调而压抑。
除了连绵的沙丘和零星分布的风化岩层,就只有偶尔可见的锈蚀金属残骸。
陈瑜的多光谱光学传感器不断扫描着周围环境,标识出几处可能提供掩护的岩体和不稳定的流沙区域。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废弃矿洞的入口终于出现在视野中。
它如同一个张开的黑色巨口,嵌入一座风化的岩壁中。
入口处散落着生锈的铁轨、翻倒的矿车碎片,以及一些被沙土半掩的白色骨骸。
陈瑜在洞口稍作停留,腕部的传感器阵列发出几乎不可闻的嗡鸣声,多种扫描模式同时启动。
热信号探测显示洞内有多处小型热源聚集,生命形式扫描确认了变异生物的体征,地质穿透雷达则勾勒出洞穴的大致结构,并成功捕捉到了深处那个微弱的能量信号。
他调整光学传感器至微光模式,步入了矿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