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知识库正在发生一场静默的革命,其知识积累的厚度与学术理解的深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着一个新的台阶。
这场交流,对于陈瑜而言,不仅仅是一次技术交换,更是一次对其自身知识体系的全面升级与重构。
他不仅是在向联邦展示异世界的智慧,更是在利用联邦高度发达的文明成果,为自己未来的探索之路,锻造更坚实、更先进的知识基石。
长达数周的密集学术交流,如同一场酣畅淋漓的知识风暴,席卷了多个学科领域。
陈瑜凭藉其贤者级的思维处理能力与庞大的知识储备,不仅应对自如,更在这个过程中,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将联邦展现出的、从基础科学到高级理论的框架体系,以及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应用范例,都深深地刻录进自己的资料库。
尽管那些被列为最高机密的尖端武器技术、特定外星科技或像「创世装置」这样的绝密项目细节他无从得知,但对于一个旨在理解其科技树主干与核心原理的探索者而言,这数周的收获已经丰厚到难以想像。
海量的信息几乎撑爆了他原有的存储矩阵,迫使他当场向联邦方面申请了一批基础原材料,然后在众多学者好奇的目光注视下,他那灵巧的机械触手如同演奏乐器般精准操作,伴随着细微的能量弧光和金属熔接声,在短短数小时内,便「手搓」出了一个结构复杂、效率远超他旧有型号的全新数据存储装置。
他将这个临时制造的、散发着冷却液和臭氧味道的金属方块接入自己的系统,瞬间缓解了存储压力。
这一幕让在场的联邦学者们啧啧称奇,甚至引发了一些关于人体增强与辅助智能的私下讨论。
有年轻学者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嘀咕:「要是我们也能这幺外接个硬碟,论文综述岂不是分分钟搞定?」